欢迎访问【书库网】word文档、范文大全!

2004-2005学年,《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小学有3个教学和研究工作计划。

书库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由书库网范文为大家分享:

  工作计划对大家来说是利大于弊,可以将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落实于纸上,时刻提醒自己,你还在惆怅相关的工作计划怎么写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04—2005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3篇,以供参考。

2004—2005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1

  四方区第二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继续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标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课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功能;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同时,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是本学期的一项工作重点。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培训学习。

  在市、区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及时开展校内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通过培训学习,使该学科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树立新的课程观,以便正确使用教材和组织教学,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教学设计应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精心设计、组织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去感悟和领会各种道德要求和生活中的常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化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学期,学校教研室将继续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完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备课材料的编写工作,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范本。教研室也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月”的良好时机,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促进该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强调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教成“看图说话”;②借助主题活动图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③准确理解主题活动图的实

  质和目标;④准确把握主题活动图的线索;⑤以《纲要》和课程标准为首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听课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做好与兄弟学校的学科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必要的了解外面的教学信息的机会。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本学期区教研室将组织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师教学活动,比如,相关学科的教研员或负责本学科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都要上好该学科的“下水课”;参加该学科讲课比赛或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要上好汇报课等。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学科教学研究。

  本学期,根据区教研室的指导意见,我校将加强常识学科教研组建设,理顺常识科教研运行机制,发挥教研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要涉及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实施情况等方面,详细制订考查科评估机制,组织教研组成员定期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立足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提倡教师进行问题式研究、反思性教学,不断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教学研究经验成果。收集并整理该学科课程方案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教学随笔、教学日记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及学生的研究过程性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努力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认真备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学科作业的管理和监控工作,保证该学科的作业优质高效的完成。其次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促进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提升本学科教学研究水平。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编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备课材料 3.组织参加区学科教材教法、教学理论培训会议 4.开展“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活动 三月份:

  1.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月”活动 2.迎接市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估 3.参加学科教学论文评选

  4.组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 5.参加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 四月份:

  1.参加市小学品德学科街道教研员培训会议 2.召开骨干教师汇报课及学科教师培训会议 3.完成学科测试题库的编写工作 五月份:

  1.迎接区小学教学工作视导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2.检查备课材料的使用及教师上课情况 六月份: 1.考查学科测试 2.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四方区第二实验小学

2004—2005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2

  小学上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为中心,以培养培训教师为核心,以教研活动为工作手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实验与研究,切实抓好品德课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我校品德课程全面实施顺利进行。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要点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自能高效课堂 1.建立研究团队,打造研究特色。

  建立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团队,每一个学校各推荐一名在任的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本部2-3名),建立临沂第六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将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观察点,通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分析课、展示课等形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倡个性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课程实施能力。

  2.开展专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学习市教研室的经验,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专题课堂教学研究,比如:地理专题、历史专题等。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此专题教学的整体的把握,系统地掌握教学方法。

  3.努力上好常态课,做好高效保障。

  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我们重点搞好常态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常态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4.用心打造精品课,共同提高借鉴。

  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1-2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5.教干深入一线,引领教师改革。

  落实教干、教研员包靠村小、教研组制度,积极开展“下水课”活动,教

  研员不少于10节课,要在“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促进自身内涵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和指导水平。教干要深入参加一线教研,开研究课,做教学报告,引领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6.开展教学改革,打造个性课堂。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调查活动、课中实践活动、课后践行活动三个方面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课堂教学,并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二)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学习先进理念,提高业务素质。

  认真钻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临沂市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新推广的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能把新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理论学习,对学习心得、体会能及时小结,能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2.加强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发展的需求,举行教师培训,力争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网络培训,可以是分年级、分段培训等,尽量创新教研培训形式,用最优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

  3.加强骨干引领,带动教师发展。

  抓好骨干教师的力量,创造研究氛围。让更多的骨干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结对子、拜师傅等形式,制定帮辅措施,实行骨干教师与弱师捆绑制,重点培育有潜质有前途的青年教师。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品德教研氛围。

  4.利用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益。

  充分利用区网络教科研平台,依靠研究团队成员和骨干教师,进一步建设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平台,借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并优化网络教研模式,提高教研效益。

(三)切实抓好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认真备好教案,落实教学常规。

  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进一步强化课堂目标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具和学生活动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2.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学科研究。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要涉及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实施情况等方面,详细制订考查科评估机制,组织教研组成员定期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立足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注重课堂反馈,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组织好汇报课、尝试课、探究课、示范课,做好课前课后的说课评课、研讨交流等,促使全组教师共同提高。鼓励教师真实地记录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困惑与反思,真正使反思能促进自己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四)精心进行作业改革,提高作业教学效益

  1.保底性作业:学生认真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基础训练,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2.自主性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自主设计拓展作业,注重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动手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改善生活、营造生活的能力。

  3.实践操作性作业:此类作业以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要以阅读书籍、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将教材内容与社会、自然有机结合起来,将书面知识积极转化为应用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比如课前的调查体

  验作业,课后的拓展践行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

(五)尝试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学生评价改革的力度,实行多把尺子量人,以单一的书面测试为基础,同时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从多个角度去考查学生,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强化评价的激励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个性化发展。

  1.书面考试和测验:相对而言,《品德与社会》中有大量的知识学习,因此,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测验也仍然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用书面考试和测验,要避免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学生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4.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学生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5.成长资料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学生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6.学生作品分析:通过对学生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学生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参加全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活动 3.建立校级研究团队 4.召开学科教师培训会议 十月

  1.参加区“课改之星”课堂教学成果巡回展示活动 2.学科常规业务专项检查

  十一月

  1.迎接市教学工作评估

  2.迎接省教学示范学校验收、复查 3.校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

  十二月

  1.迎接全区教学工作评估

  2.迎接全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定级达标活动

  1.考查学科测试 2.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2004—2005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3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区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自能高效课堂”的精神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年青教师迅速专长,有经验教师成名成家。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课程标准及解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注意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改革、反思总结融为一体,提高学习的实效。进行备课指导,交流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学校将以骨干教师和学科实验室为龙头,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3、教研活动(1)确保每学期两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

  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教学的实际,要积认真开展师徒,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学校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4、做好教辅的使用,让教师把教辅的使用建议和修改随时做好记录。

  5、加大网上研训的力度。

  积极发掘学科研训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师的教学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帮助。

  6、积极组织有关竞赛活动。

  根据区教研室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有关竞赛和评比活动,搭建品德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促使我处品德教师迅速成长。

  附: 月工作

书库网(book.sxtgedu.net)提供个人工作总结计划报告,作文教案大全,论文范文,读后感,个人简历,演讲稿,公文写作范文,心得体会,合同范本,实习实践报告等范文格式模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