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库网】word文档、范文大全!

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分享(5篇)(最新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的s教育版)

青竹范文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书库网范文小编为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供大家品鉴。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空间布局

  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

  围墙,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西方:很少有围墙

  园林,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西方: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

  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4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5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书库网(book.sxtgedu.net)范文大全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材、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计划、合同、求职信、策划书、申请书、协议书、演讲稿、发言稿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